近日,首都医科大学科学技术奖结果揭晓,我院王仁喜教授课题组研究的项目“COVID-19易感、严重性及后遗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吴泽辉教授课题组完成的“靶向中枢神经系统PET药物的研究”获得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王仁喜教授课题组通过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发现过敏性疾病的遗传变异降低了COVID-19易感性(J Infect. 2022. 84(5): e92-3.),血液中焦谷氨酰胺的增加可降低COVID-19风险(J Epidemiol Glob Health. 2022. 12(4): 541-547.),IL-1家族可遗传性增强COVID-19症状(J Infect. 2022. 84(2): e19–e21.),而COVID-19可显著增加子宫内膜癌风险(J Infect. 2022. 84(5): e85-6.)和导致儿童智力下降(J Med Virol. 2022. 94(7): 3233-3239.)。本项目的研究为今后COVID-19及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正电子断层显像技术(PET)是一种可在体、无创、高灵敏、高特异性表征生物分子代谢水平、受体及神经介质活动变化的新型影像技术,为脑重大疾病的发生与进展提供分子水平的影像信息,是脑重大疾病诊疗重要的影像学工具。靶向中枢神经系统PET药物是PET显像技术的核心。吴泽辉教授聚焦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的临床问题,围绕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力争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系统类PET药物。团队多年围绕脑疾病的重要靶点如:TSPO、SV2A、Aβ、芳香化酶、精氨酸代谢、谷氨酰胺代谢等,经过理论设计、化学合成、放射性标记、生物评价等手段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质优异的探针,如:[18F]BIBD-239、[18F]BIBD-181、[18F]BIBD-124、[18F]BIBD-069、[18F]BIBD-007和[18F]BIBD-041等。相关文章已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Mol. Pharmaceutics、ACS Chemical Neuroscience、ACS Med. Chem. Lett.、European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等;申请专利11项并已授权;目前探针已进入临床和商业转化阶段有望尽快推广应用,以提供更精确的疾病诊疗信息,减少患者的痛苦,减轻家庭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王仁喜,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免疫相关疾病特别是脑重大疾病免疫学机制及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发表SCI论文110余篇,总影响因子700多分,他引4000多次,H指数46。兼职第六届中国免疫学会基础免疫分会委员、第一届北京神经科学学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吴泽辉,教授,博士生导师,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分子医学影像平台主任,主要从事靶向中枢神经系统和高危肿瘤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转化工作。以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并授权10项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创新和自然等多项基金支持。曾获2020年度首都医科大学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